【IT168 评测】关于ROG,相信大家早有耳闻,凭借10余年的技术积累,ROG的产品线已经覆盖笔记本、台式机、主板、显卡、显示器、耳麦/耳机等等领域。除了产品线颇为广泛外,ROG的品质也得到了广大玩家的认可,被玩家们戏称为“败家国度”,当然这和其高昂的定价不无关系。
英特尔于今年早些时候推出了Kaby Lake架构的第7代酷睿处理器,各大笔记本厂商也是第一时间跟进,今天笔者为大家带来的就是升级为第7代英特尔酷睿处理器的最新ROG GFX72笔记本,除此之外,这款笔记本还搭载了GTX 1070 8G显卡、256G SSD(PCIE×4),究竟性能如何,马上为大家揭晓。
评测大纲:本篇评测主要分为A/D面、B/C面、理论性能、游戏实测、附带软件及散热和评测总结六部分,点击下方图片即可跳转到相关评测环节。
一、A/D面解析
外观上这款GFX72整体以银色为主,“ROG”logo两侧的灯带以及后部的转轴为黄铜色设计,配以表面经过纵向拉丝处理的铝合金材质,真的可以用“质感爆棚”来形容。整机尺寸约为429×334×53mm(长x宽x高),重量约为4.36公斤,从便携角度而言并不友好。
A面最前端,GFX72特别设计了一条不规则的边缘带,这样的设计让整个A面看起来更加灵动有型。和A面“若隐若现”的拉丝纹理相比,这里的工艺就“一目了然”了,每条拉丝纹理都清晰可见。
在“ROG”logo的两侧各有一处灯条,通电后会有红橙两色的渐变灯效。可以看到灯条处也经过了特别的下陷设计,几条直线就将A面的立体感勾勒而出。
“ROG”logo,也被玩家戏称为“败家之眼”,不过笔者更喜欢叫它“恶魔之眼”。通电后同样会有红色灯效,不过比起两侧的灯条来说就相对收敛一些了。
灯效演示,除了A面的恶魔之眼以及左右两条灯带以外,机身后部中间的散热鳍片区域同样也会发光。
后部腰线以及转轴处细节,其实除了灯带处有多条直线增加立体感以外,还有一条灯带最内侧的直线一直延伸到A面尾部,这条直线同样起到了美化A面的作用。转轴并没有放置在常见的最后部,而是向前移动了大约两指的距离,在屏幕打开的时候尾部会突出一部分。
尾部的红色散热鳍片由中间向两侧均匀排布,不过如此炫酷的散热片仅仅是为了拉风而存在,因为它并没有采用散热效率更高的金属材质。
转轴后部采用阴刻方式的ROG全称字样,不知有多少玩家为此“败家”。
即便是相对隐蔽的D面,GFX72也同样展现出了独到的设计。可以看到D面下部刻有大面积的直线纹路,配以银色底色,科技感油然而生。
D面右下方的SONIC BASS WOOFER单元。
D面上部有一条不规则的黑化透明开窗,中间内侧印有“ROG”logo。
开窗内部还可以看到蜂窝状的纹理以及下方的热管和散热风扇。
不得不说GFX72将品质体现在了每一处细节上,宽大厚实的脚垫以及四周棱角分明的直线造型都让笔者爱不释手。
二、B/C面解析
屏幕方面,GFX72搭载了一块17.3英寸的IPS显示屏,分辨率为1920×1080,刷新率为120Hz。屏幕正上方有一颗HD高清摄像头和一组麦克风阵列。相比屏幕细腻的显示效果来说,边框厚度还是略显感人。
屏幕后部左右两侧的扬声器单元同样设计成了蜂窝状的六边形,不知道如此紧密的排布会不会引起密集恐惧症患者的不适。
C面右上角的开机键,纵向拉丝纹理十分醒目,下方还有一条黄铜色的装饰带。
C面左上角的屏幕录制按键以及可以自定义设置的5个宏按键,上方印有ROG的全称。
掌托右侧的恶魔之眼。值得一提的是,GFX72在C面上仍然采用了拼接的设计思路:C面左、上、右侧全部为拉丝处理的铝合金材质,中间的键盘以及触控板区域为类肤材质,这样的设计在保证视觉效果的同时也能够兼顾实用性。
键盘区域采用浮岛式设计,2.3mm的键程能够保证舒适的键入手感,再加上键帽上方厚厚的类肤涂层,键盘在拥有优秀触感的同时也能够避免沾染过多的指纹。
触控板区域,下方左右两枚按键虽然键程不长,但是触感和回馈力度都非常不错。
键盘背光并没有盲目追随时下绚丽夺目的RBG灯效,而是仅保留了1种支持4级亮度调节的红色灯效。虽说灯效简陋了点,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恰恰保证了GFX72的整体设计风格。
再来看接口方面,机身左侧的接口从上到下依次为笔记本锁孔、2×USB 3.0接口、光驱以及SD卡插槽。GFX72配备了目前并不常见的光驱,对于笔者这样既不买游戏光盘也不买音乐CD的伸手党来说显然有些多余,不过作为紧急时的备用设备也未尝不可。
右侧接口从上到下依次为电源接口、RJ-45网口、HDMI接口、Mini Display接口、2×USB 3.0接口、USB 3.1 Type-C接口、音频输入插孔、麦克风输入插孔以及耳机输出插孔。显示、USB、音频接口的配备都十分完备。
三、理论性能测试
首先来看一下这款GFX72的配置一览表,处理器升级为第7代英特尔酷睿i7-7700HQ,内存为8GB DDR4 2400MHz,硬盘为1TB HDD+256GB SSD(PCIE×4),显卡为GTX1070 8GB,从账面上看这样的配置已经足够强悍。
为了更加直观地了解这款GFX72的性能,同时也进一步优化理论跑分阶段的阅读体验,笔者将以柱状图的形式从CPU、显卡、存储3方面进行展示。
CPU测试中我们加入了上一代i7-6700HQ处理器作为参照项,两颗处理器同为14nm工艺,基础频率方面7700HQ比6700HQ高0.2GHz,最大睿频比6700HQ高0.3GHz,差距十分微小。而在理论跑分方面,无论单核性能还是多核性能,两颗处理器的差距都在10%以内。
在10系显卡上NVIDIA取消了移动版显卡一直沿用的M后缀,转而使用和桌面级显卡相同的命名方式,这意味着移动版显卡将会拥有和桌面级显卡大致等同的性能,通过和公版GTX 1070的对比中可以看到两者差距的确不大。而在和上一代显卡GTX 980/970的对比中,GTX 1070基本可以用碾压来形容。对比上一代移动版旗舰显卡GTX 980M,GTX 1070有着近70%的领先幅度,和同为7字辈的GTX 970M相比,提升幅度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15%,性能十分强悍。
存储性能方面我们着重测试整机的SSD性能,这款GFX72所搭载SDD的具体型号为三星MZVPW256,所走带宽为PCIE×4,通过查询得知,这款SSD就是供应OEM市场的三星SM961。我们通过对比消费级的960EVO 250G发现,两款SSD跑分十分接近,基本同处一个水平。要知道,960EVO是目前消费级产品中仅次于960PRO的SSD。
四、游戏实测
其实理论跑分对于硬件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只有通过量化指标才能分辨出孰优孰劣。但是对于一般玩家来说显然游戏实测更有说服力,毕竟游戏本不是买来跑分的。下面笔者就通过2款游戏实测来检验GFX72的性能。
测试项目一:《古墓丽影:崛起》
显示选项卡中关闭DX12和垂直同步,分辨率设为1080P,刷新率设为120Hz,抗锯齿等级设为最高的SSAA 4X。
图形选项卡中全部设为最高。
笔者选取第一章失落的古墓作为测试地点,通过Fraps软件记录劳拉从进入场景到2分钟结束之间的帧数。从FPS的运行结果来看,前半段基本稳定在40帧左右,后半段则提升到60帧左右,平均值约为47.8帧,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丝毫没有卡顿的现象,并且将画面细节和抗锯齿等级拉到最高确实带来了清晰细腻的画面。
测试项目二:《NBA2K17》
在视频设置选项卡中将分辨率设为1080P,刷新率设为120Hz,抗锯齿等级拉到最高,关闭垂直同步,其他画面细节全部设为最高。
先预演一场西部决赛吧(但愿不被打脸哈哈),依然使用Fraps记录比赛开始后到2分钟结束之间的帧数。从FPS的运行结果来看,平均73.6帧的成绩显然能够十分流畅的运行了。
五、附带软件及散热测试
1、附带软件:
点击键盘上的ROG logo按键就可以进入GAMING CENTER,软件中整合了设备、系统信息以及释放内存、调整风扇转速、调整屏幕显示效果、灯光设置等功能,十分丰富。
可以进行自定义按键设置的MacroKey软件,当然仅限C面左上方的5个宏按键。
可以进行音效设置的Sonic Studio Ⅱ软件。
2、散热测试:
散热环节依然是用AIDA64软件中的系统稳定性测试进行拷机1个小时的测试,之后用FLUKE红外热成像仪进行温度识别。
从测试结果来看,整机的散热表现相当优秀,尤其是对于游戏体验至关重要的C面,可以看到热量主要集中在顶部中间位置,而在WASD区域和方向键区域基本没有热量存在。D面热量主要集中在出风口附近,最高温度在40℃左右,可见整机的强大散热系统。
六、评测总结
这款GFX72最大的变化之处莫过于CPU升级为Kaby Lake架构的i7-7700HQ,尽管在和上一代i7-6700HQ的对比中提升不明显,但这并不能够否认i7-7700HQ的优秀性能。显卡方面凭借GTX 1070的强大性能,畅玩大型单机游戏显然不是问题。而三星SM961 SSD的加持更让整机的读写速度能够媲美消费级市场的960EVO。
对于一台游戏本来说,除了评判硬件性能的高低,外观给人的印象往往更为重要。GFX72显然没有忘记后者,银色+黄铜色的设计、拉丝处理的A面、拼接设计的C面等等已经成为了ROG笔记本的鲜明特色,而附带软件的完善则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所有的这些,都更加巩固了ROG在高端笔记本市场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