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值”的一些理解
说到“保值”,笔者想起一个例子——三万块钱可以买一台超豪华的笔记本,也可以买一块入门级的劳力士手表,然而三年后,劳力士依然是经典,可以在不经意中成为身份的体现,而昔日的优异笔记本却只能是一台过时的电脑,尽管你可以告诉别人它在三年前如何如何……
电脑本身不属于保值产品,但这和我们的话题并不矛盾,我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前面所说的“不要让笔记本很快就变得不值钱”。最高档的配置当然不会很快落伍,但这显然违背了我们的“够用即好”和高性价比原则,相对而言,一台配置比较符合当前主流而且具有很好的扩展性能的笔记本才是我们所需要的!
和台式机不同,笔记本电脑可以更换的部件非常少,可扩展性也受到很大局限。CPU和显示芯片一般是固化在主板上的(也有一些笔记本的CPU可以单独安装),显示屏的尺寸更不用说了,我们可以更换的只有内存、硬盘和光驱了。根据笔者的经验,256MB内存是最低限度,而主板上也最少要有一根可插256MB内存的插槽。同样两台P4笔记本电脑,如果其中一台的配置是P4 2.4GHz处理器和256MB内存,而另一台是P4 2.0GHz处理器和512MB内存,后者的整体性能肯定比前者要好(如果用测试软件来测试的话,有些项目中前者的表现会更好一些)。
笔记本硬盘的容量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如果只是安装个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和几款游戏的话,也许20GB的容量也用不完,但是像笔者一样喜欢在硬盘上备份数据的下载一族来讲,40GB也只是“够用”,经常使用笔记本从DV导出数据的朋友更不用说了,日前富士通刚推出的80GB笔记本硬盘才是比较不错的选择,这时就要看笔记本最大支持多大的硬盘了。除了容量,硬盘的速度也比较重要,笔记本硬盘的转速一般为4200转,只有东芝、富士通和IBM的少数几款型号为5400转,内部传输率略有提高,但比容量相同的4200转硬盘要贵一二百元,升级的意义不是很大。P4笔记本全都支持ATA100,这方面就不用考虑了。
接口是笔记本电脑扩展性能的另一个重点。串口、并口、MODEM、网卡、外接显示器、PCMCIA等标准插槽不必多说,我们主要关心的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USB接口的数量及标准。现在越来越多的设备支持USB2.0,480Mbps的理论传输率比USB1.1高出整整40倍,在使用移动硬盘拷贝数据,或者使用扫描仪或者打印机(当然需要设备本身支持)时,USB2.0接口也能较高提升效率;至于接口的数量,至少需要两个——2003年推出的新款笔记本,内置PS/2鼠标接口的越来越少,鼠标就要占用一个USB口,只有一个USB接口当然不够用了。
二是是否带有IEEE1394接口。IEEE1394俗称“火线”,使用该接口的设备中最常见的是数码摄像机,另外还有一些移动硬盘盒也使用此接口,传输速度快(理论速度为400Mbps)、系统资源占用低是其特点。如果你要用到IEEE1394接口,或者以后准备添置相关设备,则一定要选择有IEEE1394接口的笔记本。
三是是否有存储卡插槽。市面上流行的数码存储卡名目繁多,CF、SM、SD、MMC、记忆棒等呈百花齐放之势,而且短期内不可能实现统一,使用这些卡的产品如数码相机、MP3随身听、PDA等也越来越普及。SONY笔记本一般都会内置自家的记忆棒插槽,而其他品牌笔记本则情况不一,其中以集成CF卡和SD插槽者居多,选购时要根据自己的其他设备使用存储卡类型而定。当然,这只是从方便性来考虑的一个参考,不能根据已有的存储卡来选择笔记本电脑,二者不能兼顾时一个读卡器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市场上有亮点的笔记本电脑实在是很多,而个人不可能一一试用。其实导购本身的目的并不是要推荐笔记本电脑本身,而是和大家一起来分析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笔记本、在购买之前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如何在这些笔记本中进行对比和选择等思路问题。每个人的需求不同,即使需求相同也会因外观颜色等个人喜欢而选择不同的产品,真正要买笔记本的话,还是要看自己的喜好来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