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 频道

期待卷土重来 CES2015 PC行业板块回顾

  【IT168 其他】2015年的CES显然不是一个为PC产品准备的舞台,实际上,个人电脑这个概念已经从当初的“PC”演化到今天的“计算,无处不在”的局面,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极小细节,都将是未来庞大社会化计算环境下的一个节点,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们未来身边的使用的任何事物,除了每日需要摄取的食物,几乎都可以被称为是PC也不为过。

  不过,即便是面对发展如此咄咄逼人的便携-智能化设备的严峻挑战,包括Intel、微软、NV、联想、戴尔、华硕、三星、Acer、惠普等一线品牌依旧倾力拿出了一些传统的产品和新颖的概念,下面一起来简要地回顾一下本次CES上使尽解数表现的PC行业各展商的参展动作,存在的矛盾和突出问题,还有可能折射出的全球PC行业发展的未来机遇和趋势。

虽是配角,但超越移动发展趋势已经显现

  Intel,全球1/2的计算市场都是由她完成的

  熟悉消费电子的朋友可能知道,目前和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构成消费类计算的核心-底层芯片基本上是由Intel和ARM来操作的,从这个角度看,Intel把持了50%的计算份额一点不过分。那么本次CES上,随着第五代酷睿系列芯片的推出,这个领导性的地位无疑被再次巩固。


▲第五代酷睿系列的芯片外观,左边是GPU单元,负责图形,右边是CPU单元


▲第五代酷睿芯片的显微照片,这些色彩反映了数以亿计的晶体管阵列


▲除了第五代酷睿,奔腾、赛扬等PC芯片也随之进入14nm时代

  简而言之,第五代酷睿系列的特点是功耗更低、效率更高、体积也更小,反映在产品上的表现就是发热小、温度低、续航时间长、速度快、便携优势更加明显,这些改变无疑会让以笔记本、超极本、2 in1平板-笔记本电脑为代表的移动PC产品更加的贴身、便携。Intel计划今年Q1-2阶段便能将部分完整的五代酷睿电脑投入市场,从Q3阶段开始,正式让大家的电脑进入第五代酷睿即14nm时代。

  另外一个焦点即是core M,即酷睿M移动芯片和配套产品。虽然在CES之前,core M就已经和人们见面了,而采用该芯片技术的超级便携式移动计算产品是在CES上“组团”现身的。和第五代酷睿还不同,采用core M芯片的电脑产品在功耗、发热、体积方面的表现要更加突出,基于此技术的多数电脑都采用了无风扇设计,这样便彻底摆脱了散热问题,而且设备体积也大大缩小,最明显的就是厚度更薄,贴身使用的效果更好。

  以底层芯片开发见长的Intel除了在背后支撑着一切移动计算需求外,实际上,她自己也一直在推出基于自身技术发展出来的不同产品,比如本次CES上人们见到的-14nm的SoC、realsense技术、computer stick等等。这些技术和产品有的是全新提出的,也有的是已经在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升级产品,正在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不管是未来可能会大面积应用到物联网/智能家居、个人医疗/健康、智能交通/出行、公共事业管理/服务等领域的SoC类技术产品,还是整合了社媒等互联网资源的单纯的娱乐消遣类产品,软硬两个层面,Intel都是不可忽视的推动力量。

  看来,从本届CES开始,Intel就已经积极着手为自己搭建未来全新的技术-市场体系了,单方面猜测这个时间节点可能在能看得见的现在,也很有可能在1-2年前就存在了。不管怎样,Intel确实在为自身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寻找新的空间,时值传统的CPU技术随着摩尔定律的演化马上就要带领人们进入7nm-5nm-1nm直至工艺冻结的状态,处于行业顶层的巨人早已经开始居安思危地投资新技术领域,这对于长期依赖严重依赖与它的PC品牌来说,无疑是明显的、令人敬畏的、但绝对值得思考和学习的信号。


▲将融入14nm工艺的SoC技术带到传统平板电脑上,性能体验将有很大提升


▲现场演示的采用6个real sense技术镜头的无人机能轻松躲避多个人的堵截


▲Atom 32G+ 2G规格小巧的computer stick,足以让家里的智能电视跑win 8.1

  微软,其实从未真正缺席

  微软公司一直和是Intel、NVIDIA、AMD一样举足轻重的PC行业领导者,虽然多年前宣布不再正面参与CES,但是1月5日人们还是惊奇地见到了一款名为“surface NFL”的新设备,尽管这是一款在去年11月份就被北美媒体解读地非常透明的产品。

  另外,微软方面于2014年Q3正式完成了对北欧通信设备巨头NOKIA手机部门的收购,本次CES期间虽没有展示该部门新开发的智能产品,但一款名为“NOKIA 215”的功能化手机还是吸引了一些国外媒体的注意。

  虽然到截稿时为止,各家媒体都没有收到其它关于微软公司产品的报道,不过从这两款仅有的硬件产品(实际上,手机和surface笔记本电脑也是微软目前仅有的两个硬件部门)分析,微软今年的重中之重仍然是OS 相关产品的改进和开发。事实上,在CES开幕前,微软已经将关于下一代OS 的开发版预览向全球开发者放出,不少人已毫不吝啬地表示了自己对该款产品的热情。与此同时,不少分析家的观点认为,2015年将是微软极为关键的一年,为了能挽回win 8产品的颓势,寄托了不少微软人心血和一定用户期待指数的win 10需要证明自己对业界的重要性。

  比起迫在眉睫的win 10,另一个需要微软继续思考的问题来自surface。是选择企业市场为主体,还是依靠个性化消费市场为方向,这是个类似哈姆.雷特式的问题。其实,从目前微软对surface进行的宣传策略来分析,选择后者的倾向性更加明显,当然也不会直接拒绝来自企业市场的需求。像surface这样定价较高的高级个人计算产品,本身更适合需求独特的人群,也正是这种产品设计和市场方向上的差异性为它争取了一部分消费人群,恰当地利用好surface的特点,占据一个少有竞争又相对空白的市场并非不可能。

  长期趋势看,对微软而言,现在掌握在他手上的很有可能就是下一个消费PC行业革命来临之前的最后一种产品形式,从这个角度讲,微软在现有的条件下大可做到顺其自然,只要不是重大失误,任何小的风浪都能经受得起。


▲于NFL近4亿美元的合同签署过关后,传统的“战术板”被surface自然取代


▲被人们亲切的成为“小绿绿”的NOKIA 215手机受到不少参观者的喜爱

虽是配角,但超越移动发展趋势已经显现
▲这就是刚刚被曝光的预览版下一代操作系统-微软的win 10的桌面效果

  英伟达,再次向移动智能下刀

  除了传统的PC端的产品,英伟达今年再次将目标投向了移动市场,继去年的Tegra K1之后,X1芯片再次成为业内媒体报道的焦点。

  目前比较遗憾的是,关于Tegra X1的详细信息仍未被国内外媒体挖掘出来,仅从CES发布现场的星点报道只能说是管窥蠡测。对于这样一款重要的移动芯片产品,多家媒体解读的方向就是这是一次相较于第一代Tegra 的常规意义上的升级。

  不过找目前的掌握的数据看来,Tegra X1虽然不能说极具野心,但也还是透着几分不服的味道。首先从工艺角度分析,这款采用先进20nm技术制造的CPU只具备10W级别的功耗,对于同时融合了CPU和GPU的NV第六代(前五代是Tegra/2/3/4/K1)移动平台来说,其背后曝光的信息是“英伟达适时推出比肩同世代Intel生产的移动芯片不是没的可能”。

  从架构设计的角度上观察,这次Tegra X1保持了和最新一代Geforce 8/9系列的同步,显然Maxwell这次降低执行单元总数量,变换数据执行结构层级的调整,其意义更多地是在瞄准未来2-3年内的移动芯片市场趋势。外部环境下,Intel力推以HD 5500等为首的新一代集成显示芯片,与其不断在智能移动端市场被挑战,不如给前者点颜色看看。虽然CPU单元由A57×4和A53×4共同肩负,浮点性能上不具备压倒优势,但256个执行单元的GPU核心设计,硬数量、执行结构层面优化的优势都是最多48个执行单元的HD 5500不能简单对抗的,这也为英伟达日后向移动计算市场纵深布局打下基点。

  所以虽然容易被理解为常规升级,但是Tegra X1无疑是一次新的助跑,人们会在不远时间看到更有震撼感的NV移动芯片科技。

虽是配角,但向超移动发展的趋势已明朗
▲Tegra X1支持H.265、VP9环境下4K视频体验

虽是配角,但向超移动发展的趋势已明朗
▲和前一代K1、A8X相比,Tegra X1的执行效率提升了最低35%

  期待卷土重来,CES为全球PC行业发展折射新的可能

  很遗憾,的确需要承认的是,从去年的CES上人们就看到了PC行业已不再是今后展会主力的趋势。回顾当初,2014年是以全球智能手机行业为代表的智能设备的鼎盛之年,而今年的CES亦不是手机在唱主角,以智能电视和种类繁多的可穿戴智能设备为代表的新一代消费电子技术开始席卷世界,如此之快的“换帅”速度实在是令不少人惊讶,以至于已经有观察家预测明年的CES将是物联网+ 智能家居时代的开始。

  和2013年以前的历届CES明显不同,本次展会已使PC类电子产品彻底退居三线,原先乐此不疲地在展会期间推陈出新的各大品牌这一次都选择了“龙套”的角色。即便是在这被业界誉为游戏本爆发之年的时间段上,大家依旧是打不起精神,如果没有Intel在此阶段沿用tick-tock战略来为行业补充动力这一条件,恐怕也真的想象不出曾经的IT老大哥行业要怎么过活...

  不过,从积极的一面来看,随着14nm技术的正式应用,以90和00后年轻一代为代表的全球范围的新兴消费群体对电脑产品的需求依旧很大,再加上基于PC类产品仍会在相当长时期内处于社会生产力因素中主要的生产资料而存在,尽管幅度会明显放缓,但通过有限的、小范围的技术创新和功能演变,仍然有希望迎来传统意义上的行业增长。

  虽然此前在2014年Q3季度,甚至更早的2011年期间,包括IDC在内的多家全球知名行业市场分析机构都预测2015年是传统台式设备、笔记本设备以及超极本和上网本设备的终结之年,不过时过境迁,类似的前瞻和分析大多不攻自破。其中一个最有力的证明就是,在各类便携式移动设备激进发展的大环境下,很多的投资者和分析师都混淆了增长量和出货量这两个概念的不同。在前者不断冲破自身年出货量增幅并拉大和PC同数据对比记录的驱使下,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也还是迎来了自身增长的一次阶段性乏力,在出货量数据上始终没有超越后者。从这个侧面上也能反映出PC行业在整个社会生产要素中的长期性、重要性作用和它所贡献的价值。

  尽管从市场总量上看,PC行业的需求一直处于缓慢的下滑状态,但年全球出货量,尤其是在受明显政策指导的第三世界新兴市场的年需求量依旧在不断上升。而且随着全球劳动力成本,尤其是东南亚地区生产成本的逐渐上升,处于行业上层的发达国家渐渐重新考虑将生产回迁国内的可能,该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受雇佣国家政府对本国经济结构做出阶段性的调整,引发相当部分的新兴劳动力向轻体力、重技术型工作转向的热潮,这方面市场因素的存在无疑会对下一阶段全球PC行业的增长带来较多的利好理由。由此,人们有信心相信在接下来的1-2年内,凭借全球新兴市场带来的出货量激增,停滞多年的行业增长可能性依旧存在。

  另外,今年CES上以智能化穿戴设备、超-超高清智能电视、方兴未艾的SoC智能型家居产品为主角的搭建的未来物联网消费环境,也为处于传统发展模式后期仍在不断找寻突破口的消费类PC行业提供新的机遇和出路。

  实际上,任何一款智能化设备都不能脱离物联网和云计算这两层底层技术环境而独立存在,Google等公司一直在布局未来3-5年的常熟的可运作的基于区域化的个人计算市场,在这个应用环境下(也可以说是趋势必达的未来),任何设备都只能是一个技术节点,包括PC在内。不过也是由于这样的使用前景,PC反而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重新焕发生机,虽然届时会以什么样的面貌存在尚有很多讨论,但有一点无疑,PC会是未来计算环境中的核心设备,牢牢把握住人类社会生活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这一角色不会有丝毫的改变。

以轻薄之名 NEC Lavie Z超极本赏析
【图集】以轻薄之名 NEC Lavie Z超极本赏析

虽是配角,但超越移动发展趋势已经显现
▲ThinkPad推出了包括X250在内多款升级版主流,【点击查看详情

虽是配角,但超越移动发展趋势已经显现
▲联想著名的yoga系列机型也得到了提升,【点击查看详情

虽是配角,但超越移动发展趋势已经显现
▲戴尔展示包括新款XPS13和alienware在内的多款新产品,【点击查看详情

虽是配角,但超越移动发展趋势已经显现
▲Acer则拿出了“老瓶新酒”Nitro 17系列等新机型,【点击查看详情

虽是配角,但超越移动发展趋势已经显现
▲采用chrome操作的Acer chromebook 15出现在展会,【点击查看详情

虽是配角,但超越移动发展趋势已经显现
▲三星展示的新款超轻薄电脑-Ative 9系列,【点击查看详情

虽是配角,但超越移动发展趋势已经显现
▲惠普展示的Zbook14和15u超极本级工作站电脑,【点击查看详情

  在暗夜中找寻微光,CES2015之后PC品牌需要思考的问题

  与其用创新不足来形容本年度CES上各家PC品牌的作为,倒不如用“创不到点子上”更加贴切。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PC行业从2011年至今一直萎靡不振呢?抱歉,这里要描述的范围需要一个小小的调整,应该是消费类PC行业市场下滑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包括联想、戴尔、华硕、惠普在内的PC制造商多年来的发展都存在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那就是过分依赖Intel。这个结论早在行业下滑前期就被很多业界同仁一再提及,虽然这不是一个能由OEM决定得了的事情,但是世界上有些事情却偏偏以这样的姿态出现,以至于发展到后期,你再不能对他视而不见。

  谈到技术创新,真正的IT行业创新节点应该是在苹果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市场开始流行之后,也正是那个时候起,消费类PC行业出现了下滑。苹果一再被业界提及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其实并不在于出货量、增长幅度、定价策略、产品设计的独特性、用户体验、开发者模式等等这些表面的因素,恰恰在于她能第一个提出和Intel分道扬镳。

  诚然,现在基于OS X的设备依然在使用×86芯片设计体系,不过,只要把观察的眼界放大到苹果其它产品领域就能看到这种早晚会分手的确定性,比如iOS设备移动芯片技术的演进。从最早期的提出自行设计ARM构架的移动芯片,到最近普遍使用在iPhone上的64位移动芯片技术,苹果在依托自己的经营模式和资金支持,建立自己说得算的硬件环境,这为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提供了牢固的基础。

  虽然,现在的PC品牌受行业中所处地位的束缚,现阶段根本无法仿制苹果的发展特点,但如果能从无到有,立足现有条件,有计划地逐步摆脱Intel的技术束缚,其实不失为是勇敢者的选择,前途当然也是充满无尽的可能性。其实,从2013年开始,Acer、戴尔、惠普、以及联想就已经开始通过Google搭建的环境发展了基于ARM芯片技术+ chrome应用环境的个人计算设备,但很明显,这与前面描述的方向仍有很大区别。

  CES期间,联想CEO杨元庆已经得出未来的PC品牌不多于5家的结论,那么现有的有资金支持的品牌何不抓住这个时间点大胆地走出窠臼,在下一个可能爆发的“流血冲突”到来之前,为自己争取更多可能生存的机会?

  拥有自由芯片技术恐怕是未来PC行业的出路之一,虽然听上去相当不切实际,甚至是有些危言耸听。但是在硬件创新尝试屡屡不被市场买账,软件应用不断被新兴移动智能设备挑战,拼售后、拼价格拼到互相“抹黑”互相“自尽”的形势下,与其慢性消亡不如主动请战,自有技术的芯片完全可以通过模仿国外的ARM授权模式、或者国内联合国家牵头的××芯片来实现。现阶段PC行业面临的问题和苹果OS X设备面临的问题也有很多相同点,实际是OS X的日子也不好过,但后者通过自身建立的大环境,仍然可以通过和Intel的交易换取缓冲的时间。不过,当苹果真得突然改变Mac系列电脑产品的芯片方向,还存在的PC厂商不要悔恨当初自己没有早走一步。

  总之,本届CES给消费类PC厂商们的启示其实相当的明显,“自主技术是一切可能存在的创新的基石”,到了行业发展的(后期)全新时期,这个矛盾无疑会更加显露。拥有自主的芯片科技,从而从根本上找到创新的立足点和突破点,不在拘泥于表面化的产品设计形式和简单的头脑发散式的功能变化,才能让PC行业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更不会陷入像内地智能手机行业这般杀得你死我活的红海。

  总结与展望,2016CES将成为中国造

  今年的CES有一个相当大的特点,那就是中国品牌和参展商的比重比往年都有明显上升。国外相关媒体的数据显示,除了联想公司,中国此次赴美参展的厂商还包括华为、中兴、TCL、海信、长虹等内地知名品牌以及大量来自华南地区的科技公司,其整体参展比重已接近30%,这个数字无疑反映了国内消费类电子市场蓬勃发展的现状。此前曾有报道,2016年CES或考虑断档,或计划加入设在中国上海的分会场,以抵御PC行业的下滑因素给展会主办机构带来的不利影响。不过照今年这个趋势分析,明年的CES不但会是中国的“主场”展会,更有可能为PC行业注入新的驱动力。

  同时,以智能便携为代表的新一代个人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大量涌现,客观上已经为不远的社会化计算铺垫了条件。随着这些传统日常用途产品的智能化加速,未来还将出现很多信息服务提供商,以及物联网运营公司,所有支持智能生活的因素都会被统一到大规模的社会化计算中,这也将是现有家庭云概念的无限延伸,就像正在使用的无线网络一样,中国品牌势必会抓住机会在即将到来的世界级行业舞台上尽情展现锋芒的一面。(完)

  备注:写于2015年1月9-10日的这篇文章和朋友们一起简单回顾了2015年在美国赌城举行的CES暨全球消费电子展上消费PC行业发展的几个重要动作和表现,受个人水平见识所限,不少内容未能全面捕捉,一些数字和文字描述未免存在偏差和错误,如有发现还请朋友们见谅,在此谨对大家的支持和理解先表谢意,内容观点仅代表个人。

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