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专稿】东芝者,源于扶桑。先祖田中久重,号“东方爱迪生”,以“创造机械奇迹的天才”闻名于世。西历1875年,创田中制造所于东京。西历1904年,易名芝浦制作所。明治维新后,以重型机电制造大行天下,是为东芝之父。其母,原名白热舎,西历1890年出世,以消费性电子产品著称。西历1899年,易名东京电器。西历1939年,东京芝浦生,初名东京芝浦,洋名TOSHIBA,西历1984年,定名东芝。
东芝先祖善创新发明,尝以永动时钟、射箭童子、长明灯、蒸汽船模型令时人惊叹,累累获大贾身家。东芝自幼聪慧,袭先祖之能,承父母之荫,知天文,识地理,允文允武,才略兼备。邮政编码自动识别装置、彩色电视电话、高集成电路化彩色电视机、光盘式文件生成系统、笔记本电脑等等,均为世之创新。诸如白炽电灯泡、水轮式发电机、电风扇、感应电动机等,不可胜数。
西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世人皆以电脑唯大是美。东芝则另辟蹊径,欲将电脑导向轻薄便携。西历1985年,东芝终创一机,名笔记本电脑,号T1100,可置膝上用之。时人惊叹,奔走相告,曰:“电脑也可带着走”,于是争相购买。东芝大乐,遂以此为本业之一,倾其精神,集存储、半导体、通讯、音像之力,并与研发,号“技术立身”。而后一发不可收拾。最早、最薄、最小、非常好的,凡以加“最”之号美名,无不落入囊中,二十五年间,屡执牛耳。
时西元2010年,自T1100始,笔记本立世已二十五年矣,异史氏遂做《本纪》,以东芝篇为本纪第一。
1985-1989 青涩时代:最初的探索,曲折的道路,最终的明确
当年IBM主席Thomas Watson曾说过:“估计全世界只需要五台计算机”。这当然只是一个笑话。随着苹果电脑的问世,IBM PC紧随出现,电脑个人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时候,将电脑缩小便携的需求就变得强烈了。1983年,美国《国家电子》杂志首度提出了“手提电脑”概念,后来这个概念又演变为“膝上型电脑”,当时包括苹果、IBM和康柏等公司都推出了这种产品,但根据2001年《美国计算机协会学报》在纪念PC诞生20周年的报道,世界上第一台笔记本电脑的桂冠还是戴在了东芝T1000的头上。
东芝T1100,首台笔记本电脑
东芝T1000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东芝为了将自己的大型电脑打入美国市场,曾在1983年和麦肯锡公司一起开展了一个名为“Brighter Blue”的项目。该项目最后得出的结论却是新型台式机并不是未来的前进方向。因此,东芝将开发带有液晶屏幕并能与IBM兼容的贝壳状便携式PC作为了当时的开发目标。1985年,东芝开发出了一种称作“移动PC”的产品,这就是T1100。
康柏第一台笔记本电脑Osborne I
康柏、IBM也声称过自己的产品是世界上第一台笔记本电脑。不过,康柏第一台笔记本电脑Osborne I重达12.6公斤——如果了解英文中两个和笔记本电脑相关的单词Laptop和Notebook就知道,这两个都是指“笔记本电脑”,但从字面上来理解,前者是特指能放到大腿上用的笔记本电脑。也就是说,很多人认为笨重得不能在膝上使用的“笔记本”不能称之为“笔记本”。正常情况下,没人会考虑将重12.6公斤的电脑放在膝上使用。所以康柏Osborne I被排除资格。IBM convertible 5140其实比T1100更接近现在的笔记本电脑,但它却是在1986年推出的,晚了一年。
IBM convertible 5140
笔记本电脑诞生在东芝是个偶然事件,但按照唯物主义来看,也有其必然性。
必然性之一是日本人偏爱小巧的东西。从日本古代的民间传说桃太郎到著名出版社三省堂出版的袖珍词典,无不是小巧的形象。世界上最早生产家用电视、收录机的企业是荷兰皇家飞利浦电子集团,但是使其走向小型化的却是索尼和JVC。在“小型化”的指导思想下,日本人生产出了世界上最轻、最小的收音机、袖珍计算器、照相机、最小的摩托车等。这种偏爱小巧的文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日本地少人多,居住和办公空间狭窄的原因,所以特别注重产品的小巧。笔记本电脑的出现,也是小巧化的一个结果。
必然性之二是日本拥有将计算机的核心技术,拥有将计算机小巧化的研发、设计、制造能力。如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存储器件、液晶显示器、电池、电子元件这些计算机核心技术,许多都掌握在日本大型企业集团手中。像是东芝、日立、NEC、松下、富士通、夏普、瑞萨等都拥有这些方面的多项世界靠前。
一般消费者并不了解技术,常以为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一样,只要组装起来就可以。事实截然相反,笔记本电脑技术含量极高,从主板的电路设计到散热系统的构建,从机身结构的优化到数据安全的保护。这些,台式机都不用考虑,但对于笔记本电脑来说,却是决定生死的大事。虽然上述技术在笔记本电脑诞生时,还在雏形之中,但已经是一道极难跨过的门槛。不过这种门槛,对于东芝来说却不是问题。
很多人了解东芝,是从80年代的东芝电视开始。实际上,东芝是一个很可怕的超大型企业集团。我们所熟悉的东芝只是东芝集团中偏于民用的一部分——家用电器、数码产品、电脑、办公。像是各种社会基础设施(核能、火电、上下水道系统、航空安全、管制系统、电梯、医用系统)和电子元器件(NAND闪存、液晶显示器、硬盘)才是东芝真正影响世界,影响业界的核心力量。
东芝著名的Cell处理器,应用在PS3中
东芝一直是半导体巨头之一。在瑞萨和NEC今年合并之前,东芝是日本半导体产业中销售业内知名,全球半导体产业销售排名第三的企业,年销售额约为1万亿日元,而半导体是构成计算机必须部件——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核心。笔记本电脑需要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微型电子元件、散热组件、液晶显示屏等,东芝都拥有相关产品和技术。而处理器、内存、硬盘等重要的部件,一般都是通用组件,每家都是向外部采购,并不是技术门槛,因此,第一台笔记本电脑出现在东芝不足为奇。
TOSHIBA T1100
当时的T1100如今看来非常简陋,它基于英特尔公司80C86处理器(4.77MHz),内存不过512KB,采用9英寸640×200像素的单色屏幕。没有硬盘,只能靠3.5英寸720KB软盘驱动器加载系统。另外,它还比较笨重,达4.1公斤,和如今17英寸笔记本那样重。而且,严格来说,T1100其实和2002年曾短暂大热的移动PC一样,距离真正的笔记本电脑还差那么一点,因为它没有电池,不能脱离电源使用。只是一款能移动的电脑而已。但它却是第一台实现了将完整的计算机功能(包括主机、键盘、显示器)组合在了相对可以接受的重量内的产品。而后的笔记本电脑,除了多了电池,本质上与T1100一样,就像是如今所有的计算机都是冯•诺伊曼结构那样,如今所有的笔记本电脑其实都延续了T1100的设计思路。所以,2001年,《美国计算机协会学报》在纪念PC诞生20周年的一篇报道中写了“1985年,东芝推出T1100,第一次给人们带来了‘笔记本电脑’的概念。”东芝公司现任全球总裁西田厚聪在2005年被问及T1100在设计思路对当今笔记本电脑有什么影响时,也曾说过:“T1100的DNA被各类笔记本电脑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来了。只是电子元件在不断的缩小,芯片在越来越快。20年来笔记本电脑业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不再是高价格的特别工具,而变成了大众消费品中最核心的东西。”
诚哉斯言。但正如唯物主义所说的,新事物的诞生、发展和完善,这个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一般都会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和反复的经过。在东芝笔记本历史的初期,这种曲折也出现过。
东芝J-3100GT
在T1100发布的一年后的1986年,东芝发布J-3100GT笔记本电脑。和T1100相比,它在性能上有相当大提升,是世界上第一台采用16位处理器(英特尔80286)的笔记本,而且配了3.5英寸硬盘,虽然容量只有20M,但却开创了笔记本存储系统的新纪元。但重量也大幅度提高到5.7公斤。同年,东芝在欧洲发布T3100,同样是16位笔记本,配10M硬盘,但全重高达可怕的7.5kg。而同期IBM PC convertible 5140不仅内置了电池,而且重量也不过5.5公斤。
当然,J-3100GT/T3100的性能要比IBM PC convertible 5140强劲多——后者采用英特尔8080处理器、256KB内存、两个3.5英寸软驱,没有硬盘。但无论如何,笔记本电脑出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便携而不是性能强劲。J-3100GT/T3100的出现是否意味着东芝为了性能提升而忽视了重量的控制,其实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呢?
东芝T1000
事实是如何,现在已经没人知道了。但1987年,东芝似乎用新品来纠正自己之前的做法,它用新品告诉世界,笔记本电脑的前进方向还是更轻、更小、便携使用——1987年,东芝T1000问世,重量仅为2.9公斤。这个数字即便相对25年后笔记本来说也完全可以接受,而且这还是在没有缩减必须部件的情况下实现的——T1000内置软驱、硬盘以及较大的屏幕,而且配置了一块1300毫安时镍镉电池,无论从哪一方面看都是一台严格意义上的笔记本电脑。不过,T1000为此也付出了代价。它的配置从J-3100GT/T3100的16位处理器倒退回T1100时代的英特尔80C86,性能大幅度下降。但也正是这种代价,宣告了东芝对笔记本电脑终于有了相对明确的初步概念定位。不过,真正明确笔记本电脑概念的东芝第一款产品还是1989年发布的Dynabook系列首机J3100ss001。
东芝DynaBook J3100 SS001
J3100ss001是东芝在T1000上确认的笔记本电脑基本概念的巩固。它拥有更轻的重量(2.7公斤),完整的基本功能(软驱、硬盘、电池都不缺),而且性能不再如T1000那样孱弱,而是采用了英特尔80386处理器,成为一台32位计算机。更为重要的是,在它的身上,东芝实践了笔记本专用配件的概念。硬盘虽然容量只有3.5兆,但却是2.5英寸笔记本专用硬盘,而且显示器也采用了专为笔记本开发显示效果更精细的黑白液晶屏。
关于J3100ss001还有一点不可不提,就是Dynabook系列命名的由来。Dynabook源自1968年被称为笔记本之父的Alan•Kay博士提出的可携带笔记本型产品概念——Dynabook构想。依照Kay的想像,Dynabook将是一款如同书籍般,既为可携式且具互动功能的多媒体个人式电脑。具体来说:大小在A4尺寸左右,尺寸将比较小巧,具备一定的便携能力;显示器解析度必须优于报纸文字;必须具有简单易行的声音输入功能;必须能联机操作及支持无线通讯。
Alan Kay提出“dynabook构想”,并在东芝的T1000SE上签字
Dynabook至今也是个没有完全实现的梦想,但东芝以此为自己第一个产品的系列名,而且也确实用2.7公斤重量的实际表现支持了Dynabook构想。有理由相信,在1989年,东芝已经最终明确了笔记本电脑应该是什么样的产品,它的前进道路究竟是怎么样。虽然说前途一定还会曲折,但当明确的目标、正确的道路已经出现在面前时,还会看不到最终的胜利吗?
结语:这个世代其实是一个探索的时代,因为大家都不知道该制造什么样的产品。而东芝在一次次产品设计中逐渐逼近真正的笔记本电脑概念——T1100是一个响亮的开始,Dynabook J3100ss001则是一个有力的收尾。这两款产品在商业上是否成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让东芝在笔记本电脑的早期发展历史上留下里程碑式的印记,尤其后者,可以说拉开了笔记本时代的大幕。
1990-1995 碰撞求索时代:无序的四下出击,技术上独领风骚
J3100ss001按照东芝的说法,是世界上第一个能够带出去的计算机。在全世界销售了超过100万台。而1990年问世的升级版J3100SS02E销售更是超过200万台。但这并不是说,东芝已经遥遥领先了。远的不说,就在同一年,就有爱普生PC-286NOTE excective、NEC PC-9801N、IBM PS/2 P70等型号问世。那么,东芝该怎么做才能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呢?
很多对PC历史有所了解的人也许还记得十年前的处理器主频大战。当时,英特尔、AMD竞相争夺处理器主频最高的称号。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首个1GHz主频处理器称号最终花落AMD,给了英特尔很大打击,也让市场牢牢记住了AMD这个名字。从此,AMD尽管一直远弱于英特尔,却获得了和英特尔平起平坐的地位。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技术为王的时代,“第一”这个称号的重要。因此,从东芝而后五年乃至至今为止的笔记本历史来看,可以看出东芝对“第一”的痴迷以及“痴迷”带来的销量提升。当然,东芝能有这么多第一,凭借的是背后东芝集团其他企业的技术支持,使之能获得压倒其他品牌的优势,尤其是在液晶屏、电池领域。
东芝T5200C
自第一款笔记本诞生后,随后的一系列笔记本电脑都是采用黑白显示屏。这不管在视觉上还是在应用上,都很难让人接受。1990年,东芝推出了T5200C。这是是世界上第一台彩色笔记本。它使用一块10.5英寸DSTN材质的彩色液晶屏,分辨率达到640×480。从那时起,笔记本由单一的黑白色变成了彩色,这无疑是一个划时代进步。
东芝在彩屏上的脚步并没有停下。虽然DSTN能显示彩色,但色彩鲜艳度与画面明亮度并不够好,在日光下很难辨清所显示的内容,而且反应时间较慢,播放动画时有拖尾现象。因此,1991年东芝又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台商业上可用的、配置彩色TFT显示屏的笔记本电脑T3200SXC。相比DSTN,TFT能实现“真彩”效果,至今依然是优异材质液晶屏,现在,所有笔记本电脑都采用TFT液晶屏。
东芝T3200SXC
不过,由于T3200SXC过重,重量达到7.9公斤。为了让将彩屏笔记本能推进商业用途中,东芝在1992年推出了TFT液晶屏的新一代机型:T4400SXC。该产品采用256色8.5英寸TFT彩色显示屏,分辨率为640×480,屏幕色彩逼真,亮度很好,给笔记本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享受。
之后,东芝在液晶屏上的步伐并没有停止。在不断提高TFT液晶屏的分辨率和色彩的基础上,深入研发更好的TFT LCD。1998年,东芝开始批量生产低温多晶硅TFT。低温多晶硅和传统TFT液晶相比,反应速度更快、分辨率更高、亮度更高、可视角度更大,同时更薄更轻,耗电量更低。东芝的专利超超显亮技术(Clear Super View)就是基于低温多晶硅开发的。1999年,东芝将低温多晶硅TFT用于笔记本电脑,推出世界上第一台采用低温多晶硅TFT的笔记本电脑Portégé 3020。2005年,东芝又在业界创新使用LED背光技术显示屏。实现更节能、亮度更高和环保。
电池,是除液晶屏外,东芝另一条引领笔记本发展的技术线。1990年,东芝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台带电池的笔记本电脑T5200C,让移动办公成为可能。1993年,东芝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台采用锂电池技术的笔记本电脑Portégé T3400,搭配的电池可使用6小时。此后,所有的笔记本电池都逐渐改用锂电池。从锂离子电池到强化锂离子电池,再到锂聚合物电池,东芝实现每年5-10%的容量增长。2007年,东芝又开发出5分钟能快速充满90%电量的SCiB超级锂电池计划技术。2010年,东芝超级锂电池技术量产计划启动。
在未来,笔记本电池无疑会走向燃料电池方向,而这方面东芝依然走在世界最前列。2003年,东芝开发出使用燃料电池的笔记本电脑Portégé M100。2004年,东芝开发出全球最小,输出能量100mw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2009年,东芝便携产品用燃料电池上市。
东芝Portege M100
除了液晶屏、电池这种拥有核心技术的领域,在应用层面上,东芝这段时期也频频抢得第一的称号。
1991年,东芝J3100SX-VW首次加入PCMCIA接口,使得笔记本获得扩展能力。1992年,东芝发布的T4400SXC的不仅仅是一台彩色液晶笔记本电脑,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款搭载Intel 486SX微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1994年,英特尔公司推出笔记本专用处理器Mobile Pentium(移动奔腾处理器)。同年,东芝推出世界上第一台配置移动奔腾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T4900CT,将笔记本带入了奔腾时代。
东芝T4900CT
1995年,对于东芝来说是一个技术丰收年。PCI扩展坞、ACPI出现在东芝笔记本上。而这一年,世界上第一台配置光驱的笔记本电脑问世了,这就是东芝T2150 CDT。通过CD-ROM,T2150 CDT弥补了软盘交换数据容量过小的弱点,另一方面也为多媒体影音的应用打开大门。
1995年9月,东芝和时代、华纳、索尼、飞利浦达成DVD统一标准。1998年,DVD开始进入计算机领域。同年,东芝推出世界上第一台配置DVD光驱的笔记本电脑Tecra 750DVD,不仅带来数据存储容量的提升,也为多媒体高清晰度数字视频的普及打下了基础。
2001年,东芝推出DynaBook DB70P,它是世界上第一款内置的光盘刻录机的笔记本电脑。在移动数据存储领域,刻录机的意义甚至超过DVD-ROM,可擦写光盘的出现,意味着一直作为鸡肋存在的软盘驱动器即将被终结。对于体积重量限制紧张的笔记本电脑尤其有意义,用户终于不用再为选配光驱还是软驱而烦恼了。
东芝Satellite 5200
2002,东芝发布Satellite 5200,这是世界上第一款双光驱笔记本电脑。考虑到高端用户海量备份数据的需要。东芝在该型笔记本电脑上配置了支持热插拔的双光驱/DVD刻录机。可以不经过硬盘,直接实现光盘对光盘的数据刻录,节省拷贝时间。
2005年 东芝发布了世界上第一台采用HD DVD-ROM的笔记本电脑Qosmio系列,让高清首次走入笔记本电脑领域。
Qosmio G10
在1990到1995年这段时间,不仅大量先进技术应用到了东芝笔记本电脑中,而且这些技术都持续了下去,产品的硬件、软件、应用也越发成熟,使得市场接受度越来越高。除了那些世界靠前,东芝许多笔记本电脑在商业上也获得很大成功。
1993年,东芝Dynabook EZ486P发布,配合了打印机连接软硬件,消除了设置麻烦,很受商业用户欢迎。全球销售量自J3100SS02E后再上一个台阶,单型号销售超过300万台。1995年,DynaBook GT-R590问世。它采用当时非常先进的奔腾II处理器、内置薄型光驱、配SVGA规格液晶显示器、预装Windows 95操作系统,已经成为一台非常成熟的产品,极受欢迎,累计销量站上500万台大关。为这一时代的结束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结语:1990年到1995年,是东芝在技术、商业上都获得极大成功的一个时代,凭借各种非常先进的技术融入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内,东芝频频获得世界靠前的殊荣,但由于当时的笔记本电脑诞生还不到10年,依然不是一个成熟的产业,没有可遵循的路线前进,所以东芝的笔记本发展之路显得并不是那么明确。仔细看这个时代东芝的经典产品,就会发现,它们之间似乎只是一个个独立的点,彼此间似乎没有传承关系,缺少紧密的联系,甚至有冲突、倒退的情况出现。这种现象表明,在这个时代,东芝依然在摸索,依然在寻找笔记本电脑发展的规律,还远没有成熟。
1996-2005 突破与爆发时代:厚积薄发,无处不王
1996年对于东芝来说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是一个时代的开始。这样说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这一年,东芝推出了两款具有世界靠前头衔的产品,而是世界上第一款超轻便的掌上电脑Libretto 20问世了。
在Libretto 20之前,东芝所有的便携式电脑都是Laptop,但从Libretto 20开始,这种情况就改变了。Libretto 20不是那种使用键盘输入,膝上使用的传统概念上的笔记本电脑,而是“超便携电脑”,小到可以手持使用。这种产品的出现,意味着东芝在便携式电脑方面概念上的创新,在产品设计思维上的突破。而这种突破只有在一个对整个产业、技术、市场非常了解和成熟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出现。
所以,我们能看到,从1996年Libretto 20发布到2004年的Qosmio第一款机型E10上市,东芝的产品线呈现爆发式增长,而且设计思路明确,指向目标清晰,最终形成超便携电脑、便携式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取代型笔记本电脑三大产品线共五个系列,每个系列都有一个明确定位。令人惊奇的是,凭借领先的技术,除了低端Satellite系列外,其他每个系列的高端型号,在各自的细分市场内,都频频获得世界之最的称号。数量之多,频率之高,令人咋舌:
针对超便携电脑,东芝拥有Libretto系列。该系列追求一个“小”字,屡有新品获得全球最小最轻的称号。甚至可以说是超小型笔记本电脑、超轻薄笔记本电脑的源头。
在传统便携式笔记本电脑领域,东芝拥有Portégé、Tecra、Satellite三条产品线。其中,Portégé系列面对强调便携性的用户,它的高端型号追求的是一个“薄”字以及在同等尺寸下,同类产品中最轻的优势。Tecra系列面对商务用户,这类用户对性能要求高,因此Tecra的高端型号追求的是一个“强”字,即在同类产品中,拥有最高的规格、最强的性能以及最丰富的配置。以上两大系列都有极致轻薄/极致强悍的优异型号,相对来说,Satellite面对中低端用户,强调性价比,各种先进技术和制造工艺因此应用较少,相对平庸一些。
在地少人多的日本,台式机替代型的笔记本颇受欢迎,东芝Qosmio系列就是针对这一领域的系列。Qosmio系列强调一个“乐”字,往往应用最好的配置和融入非常先进的多媒体娱乐相关技术。
不管是哪条线,相比前一个时代东芝产品较为混乱的情况,这个时代东芝的产品都找到了一条明确的发展路线,通过东芝及东芝集团的技术支持,在其中的关键技术上屡屡获得突破,也屡屡获得殊荣。接下来回顾下上述Libretto、Portégé、Tecra、Qosmio这四个系列的历史和经典机型。
Libretto系列
Libretto 系列第一款是1996年发布的Libretto 20,说得夸张点,其后那些超便携电脑可以说是它的滥觞,地位不言而喻。
Libretto 20是486级别的超便携电脑,采用6.1英寸6.5万色TFT彩色液晶显示器,内置2.5寸270MB的笔记本电脑专用硬盘。它的性能只是一般,但设计与制造工艺技术上非常先进,体积只有210×115×34mm, 仅重840克!要知道,21年后,富士通在国内上市一款非常相似的产品LifeBook U1010,采用的是更小的5.6英寸规格,重量也不过610克,只是轻了一点而已。另外,Libretto 20采用内置锂电池,可使用3-6个小时。这一数据在当时也是惊人的。
东芝Libretto 20
Libretto 20之后是Libretto 30。相比之下,只是配置提高到AMD 486 DX4/100MHz和500MB硬盘。其他没有区别。
1997年,东芝Libretto 50CT发布。这是Libretto系列中非常重要的一款机型。它外型延续前代风格,但配置有较大升级,采用Pentium 75HMz处理器、16MB内存、800MB硬盘和640×480分辨率的6.1英寸显示屏,预装Win 95操作系统,电池续航超过3小时,是当时全球性能最强大的超便携电脑。另外还内置扬声器,使得多媒体超便携电脑开始成为现实。
Libretto ff
Libretto 50之后的几款,型号有些混乱。既有单纯处理器、硬盘扩大的Libretto 60、Libretto 70,也有同为6.1英寸,但更大和更轻的Libretto SS1000。还有1998年发布的全新的采用7.1英寸液晶屏的Libretto 100和升级版Libretto 110,当然后两者重量也高到910克。另外还有两款只在日本发售的Libretto ff 1050和Libretto ff 1100。前者是6英寸规格,后者是7.1英寸。值得一提的是,后者还内置数码相机,配多媒体遥控器的版本,可谓现在多媒体合一产品的先行者了。
Libretto系列在东芝的地位之重要还可以从一款产品中看出。这就是东芝选作笔记本电脑20周年纪念的机型——Libretto U100。它是第一台屏幕采用LED背光技术的便携式电脑,英特尔Pentium M 1.2GHz处理器、512MB内存、60GB硬盘、带指纹识别系统,这种配置显得非常豪华。2005年,Libretto U100以其超强的功能、娇小的身材赢得了众多奖项。
Libretto另外还有一个系列,即L系列,不过和标准的Libretto有点差距,其实更应该列入Portégé系列中,不过可能因为采用处理器不是标准X86的问题,才归入不注重配置而看重便携的Libretto系列中。
Libretto L1
该系列第一款型号为2001年发布的Libretto L1,具有有两大特点。第一是采用分辨率为1280×600的10英寸液晶屏,这种高分屏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第二是采用当时风头正盛的Transmeta Crusoe TM5600处理器,大大降低了能耗。具有这两个特点的L1重只有1.1公斤,与6年后出现的上网本差不多重。在当时来说,是罕见的轻薄了。如果把它当作如今的CULV笔记本的先声,也未尝不可。
L1之后还有L2、L3等型号。不过,从现在来看,L系列的设计思路过于超前,因此虽然销售不错,但后来还是没能坚持下去。不过,有意思的是,这种设计在多年后又在其他品牌的产品身上出现了,那就是2009年发布的索尼P系列。
为什么东芝能在1996年就制造出Libretto 20这样惊人小巧的产品?这就是技术的力量,尤其是东芝在主板设计、制造上的强大技术。
Libretto U100主板
东芝是世界上最早开始进行主板CAD设计、制造的公司,具有完全的主板设计、制造能力。而东芝又是CPU封装技术TCP的发明者,在大规模集成电路(LSI)设计技术方面,拥有大量关于便携和LSI的核心技术。以上两项是决定主板大小、稳定、性能的重要技术。它们使得东芝自行设计、制造的主板可以只比普通2.5寸硬盘略大,而且所有重要部件均已集成在主板上,避免不必要的飞线连接,也能支持高速CPU,具有高速外围设备的先进散热技术。最终使得东芝能轻松生产极轻巧的笔记本电脑,其他厂家很难赶上。
Portégé系列
东芝在传统概念笔记本领域中,偏重轻薄的系列是Portégé。这个系列名称较为混乱,Dynabook Portégé SS是它在日本国内的名字,有时候,Portégé也会省略,直接称呼为Dynabook SS XXXX。而在国外,一般就是叫做东芝Portégé XXXX。
Portégé和Libretto有相似的地方,即都很轻便的电脑。但Portégé是在笔记本电脑范畴内追求极致轻薄。它一般采用12或者13英寸屏幕。早期偶尔有8英寸、10英寸规格,但1996年后就不再有更小或者更大的尺寸,而Libretto最高不过10英寸,嫡系产品一般是6英寸或者7英寸,尺寸小得多。
Portégé系列的发展也是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从最初的Portégé+数字到Portégé+字母+数字,最后内部也分好几个系列。如采用CULV处理器的T系列、普通轻薄的M系列、极致轻薄的R系列及其下衍机型A系列。在Portégé系列中,最能体现东芝技术先进的,还要属刀锋战士R系列以及其前身机型。
东芝Dynabook J3100 SS001
要说Portégé的起源,最早能追溯到Dynabook J3100 SS001。1989年发布的这款笔记本不仅是DynaBook系列的最初尝试,2.7公斤重量在那个年代也是极其轻便的,说是全球先进款轻薄笔记本电脑也不为过。由于当时东芝推出这款只有A4大小的笔记本电脑时,第一次使用DynaBook SS作为名称,自此后,东芝对携带性特别高的产品,都是以DynaBook SS来命名。
东芝DynaBook SS 433
1994年上市的Dynabook SS 433是世界上第一台B5尺寸的笔记本,采用8英寸液晶屏,486处理器,重仅1.95公斤。按照东芝的说法,是建立了一个被称为亚笔记本的新流派。而后,还有Dynabook SS450、Dynabook SS475,不过影响没有Dynabook SS433那样大。直到1998年东芝推出了Dynabook Portégé SS 3000/3010CT。
东芝DynaBook SS 3000
这两款笔记本都是采用了10.4英寸SVGA显示屏,厚度仅为19.8mm,重量只有1.32公斤,将东芝Dynabook SS系列的特性发挥到了顶点,再一次刷新了轻薄笔记本的新记录,而它轻薄的机身也大受用户的赞赏,在当年和1999年中为东芝揽回了大大小小若干奖项,SS 3000系列的机型后来也成为了东芝史的一大经典。
同年,东芝该系列还有一款极具创新意义的笔记本,即便Dynabook Portégé 300CT。它的意义在于,是第一款16:9规格的笔记本,让人们开始体验到宽屏给人们所带来的新的视觉享受。而11年后,16:9规格果然大行其道。当然,作为Portégé系列产品,它同样轻薄,采用10.4英寸TFT显示屏,分辨率高达1024×600,重量也仅1.7kg。它还采用32位PCI总线结构,支持AV技术和USB接口,3D Sound环绕立体声音响,与16:9的液晶屏配合,娱乐性能十分强。
1999年,东芝推出了Dynabook Portégé SS 3000的升级版Portégé 3020。这款笔记本的尺寸、重量和前代相差不大,但却是首款采用低温多晶硅TFT显示屏的笔记本电脑。这种液晶屏是东芝的一项专利技术,和传统液晶屏相比,具有更薄、更轻的体型,还有反应速度更快、分辨率高、亮度高、可视角度大等优点,同时耗电量也更低。这些优点无疑是给更加轻薄笔记本的面世提供了技术基础。
为了进一步降低重量,东芝将脑筋动到了外壳上。2001年世界上第一台使用镁制金属作为外壳的笔记本电脑——东芝Portégé 4000诞生了。镁合金外壳降低了整机重量,使笔记本电脑散热性能更出色。从此,笔记本采用金属材料制造成为可能。
2002年东芝发布了Dynabook Portégé 2000,打破了由夏普UM20保持的全球最轻薄12.1英寸笔记本电脑的记录。该系列的名字:刀锋战士,从此广为人知。直至如今,历代刀锋战士都卫冕了最轻薄的称号。
东芝 Portégé R100
2003年年末,Portégé R100出世。这是第四代刀锋战士。作为当时世界上最轻薄的迅驰笔记本,东芝Portégé R100尺寸仅为286mm×229mm×14.9mm,重量只有1.074公斤,将轻薄笔记本带进了一个更新的境界。而极为罕见地配置了独立显存,性能傲视群雄。
东芝Protege R200
2005年,是东芝笔记本20周年。第六代刀锋战士Portégé R200作为纪念机型出现了(另外一款纪念机型是Libretto U100)。它用上迅驰二代Pentium-M超低电压版处理器和2M缓存的硬盘,性能相对于R100有了长足进步。R200全新的银色眩目外观,先进的技术含量,金属的质感十足,绝对是当时最漂亮最眩目的刀锋战士。
回顾东芝Portégé系列的发展,如果说主板能做到巴掌大小是Libretto出现的秘密,那Portégé的成功又依赖东芝哪项技术呢?
单提哪种技术可能都不完整。就像是R200,只能说是东芝多种技术集大成,然后才得出这样极致轻薄的产品。这些技术包括Libretto系列中出现过的小型主板技术,用来缩小体积;内部最短的铜管导热和超薄风扇设计与制造技术、1.8英寸的超小型硬盘以及7毫米超薄光驱的加入,使得主机厚度可以大大降低;LED背光技术和低温多晶硅TFT液晶显示器技术使得屏幕薄如纸;全镁铝合金材料制造技术,使得外壳可以更薄而不降低强度。林林总总,十多种技术融合,这才早就了R系列的极致轻薄美名,使得Portégé成为笔记本电脑中轻薄的代名词。
Tecra系列
从笔记本电脑出现的那一天开始,商务用户就是它的主要销售对象,也只有商务用户才能接受当时笔记本电脑高昂的价格。既然如此,Tecra系列有什么理由不将最好的技术、最强的性能、丰富的配置和最最能保障安全的技术赋予Tecra呢?所以,在东芝Tecra的历史中,可以看到它的高端型号,走的就是性能强悍之路!
Tecra和Portégé一样,最初只是Tecra+数字。后来更加细分市场后,也采用Tecra+字母+数字的命名方式。Tecra内部有对应兼顾娱乐的大屏A系列、对应高端轻便的S系列和主流追求性能强劲的M系列。
东芝 Tecra 720CT
第一款Tecra笔记本出现在1996年,型号是Dynabook Tecra 720CT。东芝称赞它是媲美台式机的超强笔记本电脑。当时,它采用英特尔奔腾133MHz处理器,配有32MB内存和1.2GB硬盘,采用12.1英寸TFT显示屏。要知道,1996年时候,台式机最常见的处理器也不过是奔腾 75MHz或者奔腾100MHz,而一般内存不过8M。Tecra 720CT的配置其实已经超越了绝大多数台式机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Tecra 720CT配备了一个扩展性能十分强的扩展坞,除了有光驱、软驱和接口外,通过它还可以实现笔记本跟台式机之间进行联动,使得性能、扩展性可媲美台式机,也通过扩展坞避免很多不常用的接口和光驱留在笔记本上,让笔记本的重量、体积得到解放,增加了笔记本的便携性。
东芝Tecra730XCDT
1996年,Tecra还有一款具有代表意义的型号发布。它的意义在于,东芝首次把多媒体技术(东芝的Zoomed Video)应用在笔记本上。所谓的ZV(Zoomed Video)技术就是通过一种PC Card总线将数据直接传送到视频及音频系统,而且视频数据传送率可以达到7MB/s,同时也可以节省电能。另外,ZV技术还具有MPEG回放、视频、捕捉视频图像以及TV功能。这种技术的崛起令当时笔记本的多媒体性能提升了一个层次,也为后来笔记本的多媒体应用打下了基础,与台式机在多媒体处理性能上的差距也逐渐开始缩小,笔记本开始真正进入多媒体时代。这台笔记本的型号就是Tecra730XCDT。
1997年,东芝推出世界上第一台配置DVD光驱的笔记本电脑。这一殊荣属于Tecra系列的Tecra 750DVD。接下来的Tecra 780、Tecra 8000、Tecra 8100、Tecra 8200相对显得平淡一些。直到2001年Tecra 9000出现。当时,英特尔刚推出性能强劲的Pentium III-M,东芝顺势推出了旗舰级产品Tecra 9000,拥有超高的配置、超高的性能,甚至还支持蓝牙、无线网卡等时髦技术,尽管当时它的价格也很贵,但还是有许多大公司还是认准了Tecra系列,例如当时的卡西欧公司几乎是人手一台。
在Tecra 9000之后,东芝还有Tecra 9100。再后就更加细化了。2003年后,陆续推出了14英寸宽屏A系列、14英寸标屏M系列和S系列,最初的型号即Tecra A1、Tecra M1、Tecra S1,另外还有不太多见的Tecra TE2000、Tecra TE 2100等系列。
Tecra A5
面对笔记本电脑性能越来越强劲,相对越来越过剩的趋势,东芝和其他品牌一样,商用笔记本产品线逐渐将关注点转移到了安全性和易用性上。2005年,号称“系统保护,固若金汤”的安全技术集大成者,东芝Easy Guard出现了。
Easy Guard是一个体系,在硬件防护、数据安全和易用性几个方面提出了笔记本电脑的整体解决方案。比如,Easy Guard广泛地应用力学原理,将机型外观设计成圆角化、曲线化,使得整机在外力撞击下能最大限度分散、化解压力,确保机身安全。在LCD边角处留有缓冲弯角设计、在面板背部设有缓冲垫,缓解碰撞冲击和挤压给LCD带来的损坏。又如,Easy Guard三维硬盘保护技术通过内置三维加速度感应器,自动感知微小震动,快速锁死磁头,从而保护硬盘盘片,防止数据信息的丢失。再如,Easy Guard就有键盘防液体溅落保护层,当少量液体意外溅落时,可以延缓液体进入机身内部的时间,为用户留下足够的挽救时间。
而数据安全方面,Easy Guard技术针对数据机密性及系统完整性等问题提出了全面解决方案。多层密码检验功能,通过BIOS密码、硬盘密码、指纹识别和东芝独特的笔记本硬盘锁来保护硬盘数据不会泄露。Easy Guard执行Disable Bit能够通过笔记本处理器区分代码的比特值来阻止缓冲区溢出,从而抵御病毒和蠕虫对系统的威胁。
东芝随机软件
Easy Guard还有“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独具匠心的人性化设计增强了笔记本电脑的易用性。其中包括ConfigFree 软件,用于优化网络连接,实现协同办公和无线上网;Submit软件,用来增加网络连接效率,并且通过文件的共享来增加无线网络会议的效率;健康监视器,用以实时反映电脑各项重要指标。ECO节电管理,可以进行超低能耗管理,延长使用时间;CD/DVD静音实用程序,用以降低噪音;东芝公告板,将事物形象化的钉在板块上,是个简单易用的桌面管理模式;Reel Time,可以根据喜好进行自定义,有趣并易于查看图片历史。此外,还有智能手势控制、东芝缩放程序、USB睡眠和充电实用程序、DVD Movie Factory等等。
Easy Guard的出现,为这个时代的Tecra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Qosmio系列
相比Portégé和Tecra,定位台式机替代,偏重影音、游戏娱乐的Qosmio系列出现得很晚。第一台Qosmio笔记本要在2004年出现,但东芝在多媒体性能方面的技术积累,起步却是很早。
东芝在多媒体方面的进展主要沿两条线前进。主线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如1996年,东芝首次把多媒体技术(东芝的Zoomed Video)应用在笔记本上。该技术解决了多媒体影音带来巨大的数据传输中的问题。同年世界上第一台配置遥控器的笔记本电脑东芝Satellite 5110诞生,配置遥控器让用户更方便操控笔记本,增强了整机娱乐性能。
东芝Satellite 5110
副线是大容量存储介质,即光盘的应用。1995年,世界上第一台配置光驱的笔记本电脑东芝T2150 CDT问世。这使得多媒体影音的应用第一次拥有了可靠的介质。1998年,东芝推出世界上第一台配置DVD光驱的笔记本电脑,为多媒体高清晰度数字视频的普及打下了基础。
2001年,东芝推出第一款内置光盘刻录机的笔记本电脑DynaBook DB70P。值得一提的是,它配备了高品质低音炮、5.1声道音响、15英寸TFT XGA高亮度显示屏及IEEE 1394接口等丰富的数码接口,提供了极为全面的多媒体影音解决方案。是当时东芝影音笔记本集大成者。可以说是Qosmio系列中偏影音方向产品的雏形。而同年推出的东芝Satellite 2800采用了Geforce2显卡,配合15寸大屏幕,产生了又一个新的概念——移动图形工作站,笔记本3D时代开始,这也是Qosmio系列中偏游戏方向产品的X系列的先贤。
东芝Qosmio X505
2004年,全功能的影音笔记本王者,东芝QosmioG10、E10、F10发布了,这是Qosmio第一次出现在世人的面前。15.4英寸标屏的E10首先在7月发布,而后10月,配备17英寸宽屏液晶的G10和配备15.4英寸宽屏液晶的F10接踵发布。用一句话来形容Qosmio的话,那它可以称得上是“集电脑、电视、游戏机于一体,拥有优异视觉、听觉享受,可以轻松操控,且极为坚固可靠的台式机替代性笔记本电脑”。
以三款中最优异的G10为例,它的配置豪华到令人难以挑剔的地步。
东芝QosmioG10
影音效果上,它2004年就拥有分辨率为1440×900的17英寸双灯管330流明高亮度CSV超显亮炫彩屏。拥有Interlace/Progressive转换、数字噪音消除、三维Y/C分离、自动对比度调节功能、非线性转换函数等多种影像画质提升技术。配备优异音响制造商哈曼卡顿超大直径立体声环绕扬声器,低音低至250Hz,产生浑厚而不浑浊的完美重低音效果。配合SRS实验室的TruSurround XT及WOW XT音效增强系统,达到5.1系统的环绕效果。
东芝QosmioG10
功能上,G10内置全制式电视调谐器,通过Qosmio Player不必启动Windows,就可通过系统按键和遥控器,在数秒钟内快速接收电视,欣赏电视、DVD录像以及音乐CD。还能将电视节目自动录制到硬盘上。它配备有三维Y/C分离、抑制重影器、数码时基校正器等功能以实现高画质。
东芝QosmioG10
硬件配置上,当时最高的奔腾M处理器755处理器加1GB内存、80GB×2 5400转硬盘(支持RAID)和nVIDIA GeForceFX GO 5700显卡,性能强大到足以代替主流台式机进行大规模的运算。至于无线网卡、读卡器、PC卡插槽、光纤音频输出、S影像输出、D影像输出(支持D4)、S影像输入、显示器输入等等接口,应有尽有。
G10的出现,是东芝在影音娱乐技术上的巅峰之作,从此奠定了Qosmio的发展方向和这个系列的业界的地位。优异配置、多媒体、专业音响、带TV、可遥控、双硬盘、多输出等成为Qosmio系列的标准。而后2005年的G20、2006年的G30、2007年的G40都只是硬件配置上的升级,如处理器、显卡和液晶屏的分辨率,而在功能上,没有超越G10的范畴,当然,其后的Qosmio中,也不乏带有世界靠前头衔的型号。如在2006年,世界上第一台采用HD DVD-ROM的笔记本电脑即为Qosmio G30,让高清首次走入笔记本电脑领域。但Qosmio系列真正的变化还要等到2008年G50出世。
东芝Qosmio G50 |
作为五大产品系列中最后出现的系列,Qosmio和Libretto、Portégé、Tecra走的完全不是一条路线。它更像是一台放在客厅中的电脑,比如HPC,而不是笔记本电脑。它的身上也更多普通消费者熟悉的东芝气息——日本家电优异品牌的感觉。在Qosmio身上,东芝也倾注了整个东芝集团在多媒体方面的心血。这些心血包含了视觉、听觉、使用三方面的尖端技术:
视觉,有东芝智能感光眼技术;东芝半透式反射技术;东芝双涂层超显亮液晶屏技术;东芝LED背光技术,提供更艳丽的色彩。听觉,采用国际优异的哈曼卡顿音箱,杜比数字播放技术、杜比耳机技术、杜比虚拟扬声器技术,配悬浮式音箱设计、超大音腔设计获得非常好的听觉享受。使用,有遥控器、音量飞梭、Qosmio Player等快捷便利的手段。
无怪乎东芝会用Qosmio为这个系列的名字——Qosmio即日语中“我的宇宙”之意——从名字到产品,无不映射着大气、磅礴和王者之风。而从Qosmio诞生的这天起,东芝从超便携电脑,到超轻薄笔记本电脑,到普通笔记本电脑,到商用笔记本电脑,再到台式机替代性笔记本电脑,一个完整的便携式电脑产品线也就此最终实现。Qosmio成为一个仰之弥高的休止符。
结语:1996年到2005年,对于东芝来说,是一个在技术上获得频频突破,在产品上完善成熟,最终构建起自己的产品体系的时代。是技术、商业上都获得相比前代更为成功的一个时代。相比前代,它已经掌握了笔记本发展的规律,有意识、有节奏地前进,且不断开辟新的细分市场并屡屡获得成功。可以说,这个时代的东芝笔记本已经成熟了。在这个时代,看不到前一个时代的青涩感。如果说之前东芝像是一个朝气蓬勃,有着满腔热情,但走得磕磕绊绊,还在摸索学习的十多岁少年的话,那这个时代的东芝,已经一个成熟睿智,不紧不慢不断开拓自己事业新版图的30岁的男性了。但是,东芝对技术的偏执使它像是技术员,只知道技术,沉醉在技术,以为技术就是一切。使得它相对忽视了笔记本电脑产业正面临一个巨大的转折。在2005年,在Portégé R200、Libretto U100这些笔记本20周年纪念机型的光芒下,东芝留下的背影其实已经有些落寞。
2006至今 随需应变时代:为个人消费而创新
从1985年笔记本诞生到2000年,这15年间,笔记本逐渐成熟,无论技术、功能、应用,越来越强劲和多样。尤其是随着多媒体的不断深入以及价格的不断降低,笔记本电脑从纯商用一步步走向家用,越来越具备消费级产品的特性。进入2006年,影音娱乐型笔记本在消费市场已经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并逐渐成为家庭娱乐用电脑的首选。而2007年,中小企业和个人市场(SMC)已经超过政府、大企业成为笔记本主要消费对象。这种清晰明确的变化是一种非常明确的信号,即宣告笔记本电脑已经开始完全个人化的转变,同时从技术导向型产品转变为应用导向型产品。以个人身份购买的消费者的增多将使笔记本产品的设计、销售发生彻底改变。
IDC调查数据 |
而在这段时间内,东芝“技术员”迟迟没有醒悟到这种变化,这给东芝带来了巨大的危机。以国内市场为例,从2000年到2004年,东芝笔记本电脑占有率一路下跌,从2000年30%左右的占有率到2004年的不到10%,2005年更是降低到6%。其中,固然有一些不愉快的质量问题产生的影响,但不能不说,东芝产品外形一贯刻板,价格偏于高昂才是关键因素。显然,东芝此前一味追求的“技术创新”,在新的形势下碰壁了。
对此,东芝不可能无动于衷,2004年开始改变了营销策略,将笔记本设计得更加时尚。2005年开始,东芝笔记本表现了色彩缤纷、时尚绚丽的风格,年轻化、时尚化、学生化开始深入人心,并且价格上也有了很明显的降低。
东芝Satellite A100世界杯黄金纪念版
2006年,东芝新一代产品Satellite M100、A100、Portégé M500等型号的发布可以说是东芝笔记本电脑一个新开始的象征。这种象征不在于它的配置,不在于它的功能,不在于它的多媒体效果,而在于它的外壳。在M100身上,消费者不仅看到传统的薄雾灰,还看到靓丽的阳光橙。而在A100身上,消费者不仅看到传统的薄雾灰,还看到出挑的孔雀蓝。更还有采用耀眼的太阳金色外壳设计的世界杯黄金纪念版现身。只不过,这一年的新产品,机身线条依然刚硬,与多彩的机身看起来还有些不协调,只能看作是东芝华丽转身的前奏。
真正全面倒向时尚化、个人化的标志是2007年,东芝Satellite M200、A200、L500、Portégé M600发布。这一年的东芝笔记本与前一代产品相比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从外观、设计理念两方面可以看出。
东芝M200 |
外观上,这一代从面板到机身细节,无不变得时尚而炫丽。它们外壳采用当时最为流行的模内转印技术,面板也变成偏于时尚的镜面蓝玛瑙星光漆面板(而后还推出红色、白色等吸引女性的色彩),配合炫银色金属“TOSHIBA”标识和酷炫的腕托指示灯,给人既时尚、活力又不失稳重、尊贵之感。
而在使用偏向上,针对影音娱乐化的趋势,2007年下半年的新型号全部使用了独立显卡,哈曼卡顿音箱、CSV高亮液晶屏、触摸式多媒体快捷键也全部用上。
产品布局上,13、14英寸成为这一代的主要规格,而不便于携带的15英寸以及商务应用居多的12英寸基本消失。针对商用市场的Tecra变成为大客户定制的机型。
媒体曾在2007年新品发布时评价说,与其说这一代新品是前代的升级版本,不如说是重新设计的新产品,从此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东芝原先技术领先但又刻板,不懂得宣传的印象。事实上,这种产品的华丽转身也让销量出现爆发性增长,用最实在的方式给了东芝莫大的鼓励。于是,2008年春季,东芝发布新一代笔记本电脑Satellite M300、Portégé M800,继续采用前代的设计风格。另外,也对这一代主流型号的特点进行了归纳,提出了Easy Media的概念,即东芝易用媒体解决方案。它是东芝通过硬件和软件的整合,大幅优化笔记本的多媒体使用性能的一个解决方案。
Easymedia多媒体娱乐解决方案 |
Easy Media最初的解释重,包括随心娱乐、随意使用、随心娱乐三个概念。大致可以这么理解:东芝首先通过高主频双核处理器和支持DX10.1的最新独立显卡,完美解码高清视频,然后通过东芝著名的CSV高亮超显炫彩屏与著名的哈曼卡顿扬声器以及杜比环绕音效,完美表现出来。为更好欣赏高清视频,还可以通过提供的HDMI接口输出到平板电视上,用更大的屏幕来欣赏。为了操作方便,提供炫白冷光轻触式可自定义多媒体键,可以轻触间轻松操控,快速实现影音播放、CD/DVD播放等功能。而配置的DVD 双层刻录机和东芝多媒体梦工厂软件则为影音数据复制、转移提供便利。附带的,Satellite M300、Portégé M800还有内置130万像素网络摄像头和TOSHIBA网络拍摄助手实现视频网络对话、静态及动态拍摄功能、利用缤纷多彩的自定义相框享受自拍的乐趣。预装东芝ConfigFree 自由网络助手,可以一键联网自动诊断故障诊断等。
后来,东芝对Easy Media的概念做了虚化处理,不再强调具体的配置和功能,而是推广“今后但凡具有Easy Media标识的东芝笔记本电脑,都可为用户提供更为完美的数字移动乐趣”这一概念。就如“Intel Inside”一样。
Easy Media概念的提出,象征着东芝在主流笔记本电脑上向着消费市场转型的完成。
不过,技术为本依然是渗入东芝骨子里的理念,只是,它越来越聪明了,在坚持技术取胜同时也做得越来越贴近市场热点,越来越贴近使用者的需求,让人既感到技术的力量,也被技术带来的价值所吸引。2008年横空出世的Qosmio G50和Portégé R200就是其中最耀目的两颗技术星。
东芝Qosmio G501
2008年夏,东芝发布了Qosmio G50。和前代Qosmio一样,G50也是一款“集电脑、电视、游戏机于一体,拥有优异视觉、听觉享受,可以轻松操控,且极为坚固可靠的台式机替代性笔记本电脑”。但和前代不同的是,它在高清视频播放和处理方面达到了一个前无古人的高度。
在G50身上,东芝用上了唯有东芝才有的技术——Cell处理器。凭借这块处理器,G50拥有了四核高清引擎Super Engine,实现了其他级别笔记本电脑难以实现的功能。如超解像处理,使1920×1080像素的全高清屏幕播放低分辨率影像时可以减少模糊。如影像识别技术实现前所未有方便的索引功能。影像文件的概要可以一目了然,只要点击演员的脸部便可开始该场景的播放。如通过Supers Engine的高速处理,实现与录像的同步处理和转编码与索引可同步进行。如实现了2D/3D转换技术及距离传感器的手势UI,通过手势可操作电脑。
东芝 Portégé R500
在东芝传统优势项目——轻薄方面,东芝也没有放松。2007年6月,东芝发布了第八代刀锋战士Portégé R500。作为东芝2007年王牌产品,Portégé R500重新定义了“真正的可移动性”的理念,并拥有三项“世界靠前”头衔:在搭配64GB闪存硬盘、DVD刻录光驱条件下拥有世界最轻的重量,仅有848g;拥有世界最薄的机身尺寸,最薄处仅为19.5毫米;在配备5800毫安/时的电池时也只有968g重,突破了有史以来笔记本电脑的多个极限。其后,2008年,R500的新款R502在省略光驱后,重量、续航时间又有进一步的提升,让竞争对手望洋兴叹。
东芝 Satellite M500
2009年,东芝继续它的针对主流市场的“媚俗”,针对高端市场的“极限show”。Satellite M500、L500、L510、Portégé M900陆续登场,Qosmio G60、Portégé R600替代前人。而在大众看不到的商用市场,东芝Tecra M10也在用极高的配置震撼客户。面对新细分市场的出现,东芝也有NB200上网本,T130系列CULV笔记本紧跟出世。东芝笔记本的产品线前所未有地丰富,销量也是步步提高。
进入2010年,东芝新品依然不断,L510的升级型号Satellite L600,采用AMD处理器的Satellite L600D,追求高性能的Satellite E205,用优异配置傲人的商用旗舰Tecra M11,仅次于Qosmio的大屏影音笔记本P505,一个个现身。在这么多机型中,谁最能吸引世界的目光,谁最能象征东芝笔记本25周年的光辉?也许,即将发布的Libretto最新型号能让世界大吃一惊。
双屏的东芝Libretto W100
结语:2006年至今,对于东芝来说只是一种调整和继续的时代,它从此由一个“技术员”转变为一个极懂技术的商人。它依然有着顶尖的技术,但它不再一味强调自己的技术有多好,不再将销售寄托在技术上。它变得身段柔软,会迎合市场,变得媚俗起来。但透过表象来看本质,技术立身的精神,对于东芝来说并没有改变。无论是Qosmio G50的震撼高清效果,还是Portégé R500的炫目轻薄,亦或是Satellite、Portégé主流型号的靓丽。这些都离不开技术。没有Cell处理器和四核高清引擎,Qosmio和惠普的Pavilion HDX就分不出高下;没有超小主板技术以及各种超薄组件,Portégé R500就无法平视MacBook Air的光芒。没有Easy Media,Satellite、Portégé主流型号就是一个绣花枕头。所以说,东芝还是那个东芝,还是那个技术东芝,它只是变得更加聪明而已。